男,汉族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1929年1月29日 出生于四川阆中县
1950—1953年 天津中国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读书
1953—1956年 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研究生班读书
1956—1960年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助教
1960—1964年 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留学(获副博士学位)
1960—1978年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讲师
1978—1989年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副主任、系主任、所长
1978—至今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
1999—至今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牵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周绪红,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湖南南县人。 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Fellow,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现任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973.01-1978.03,在湖南北洲子农场工作;
1978.03-1982.0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工民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01-1984.08,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助理工程师;
1984.08-1986.06,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2]
1986.06-1994.03,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师、讲师、副教授(1987.09-1992.11 湖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03-1996.10,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教授(1996.05 晋升教授);
1996.10-1997.09,湖南大学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兼研究生部副主任;
1997.09-1999.08,湖南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211工程”办公室主任;
1999.08-2002.05,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2.05-2006.07,长安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6.05-2013.06,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13.06-2017.12,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3年12月受聘为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1月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重庆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周绪红不再担任重庆大学校长职务
2013年,获组合结构杰出贡献奖。
2014年,获中国钢结构三十年领军人物称号。
2020年5月29日,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11月3日,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工程建设技术奖。
2020年11月21日,荣获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
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009年11月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
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技术经济专业)并留校任教;后在职攻读获得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电气工程博士后。
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尤其专长于合作战略研究;主持国家基金课题3项,主研国家基金课题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和其它重要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近5年被SSCI、SCI、EI收录或在国内一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0余人,硕士生30余人。
2018年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2020年11月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教授、博导、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200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生物材料与组织修复”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基础研究)等。兼任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Biomaterials等60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20余项。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Biomaterials等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40余篇,其中IF>10的50余篇,SCI他引7800余次。获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讲《组织工程学与生物材料学》、《新生研讨课》、《Frontier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指导重庆市/重庆大学优秀博士/硕士论文15篇。
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表面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复合材料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材料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s、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等10余种国内外期刊编委/客座编辑。
2016年度“中国水业人物” 教学与科研贡献奖
2020年,何强团队重点实验室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1993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助教
1993-1997 重庆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工程学院 讲师
1997-2001 重庆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1-至今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2003-至今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2000-2018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6-201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8-至今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8-至今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男,汉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8年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2010年-2011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2003-2004在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现任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重庆市高校"微生物能源高效转化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热科学与工程亚洲联盟科学委员会委员、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一届和十二届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工程热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博士授权点学科带头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铁道车辆热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火灾与爆炸安全防护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女,汉族
2019年6月被评为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
2020年重庆市“最美高校辅导员”
1990年7月在重庆大学无线电系参加工作。
1998年7月—2019年10月任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曾担任研究生96级-2004级辅导员,现为2006级研究生的辅导员。
2019年11月—至今任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男,汉族
2016年被誉为“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
2020年荣获IEEE Caixin Sun and Stan Gryzbowski终身成就奖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
1988年和1997年分别获得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2001年4月起到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作,现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绝缘分专委会委员,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西湖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特别会议,也是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政治主张和策略方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为党的三大确定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1948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战略性进攻。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因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熠熠生辉。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早期广州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让广州成为最早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在党的创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大学建立党组织83周年。中共重庆大学支部委员会从1938年成立到1950年正式公开,再到1952年成立党总支委员会、1953年成立党委委员会,至今已走过了83年的光荣历程。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27881 技术支持:重庆巨软科技
Copyright 欧宝体育app官网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